庆祝19大网站
川大快报 聚焦盛会 辉煌祖国 观点热评 喜报献礼 基层风采 川大声音 公告通知


首页
川大声音
正文
首页 >> 川大声音 >> 正文

【川大理论聚焦】四川大学经济学院龚勤林教授解读十九大
时间: 2017-11-14 16:01     来源:   责编: 李子嘉

四川大学经济学院龚勤林教授解读十九大

四川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 龚勤林 教授

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一系列新论断、新思想、新战略和新举措,立意深远、高瞻远瞩、内容丰富、气势恢宏,是党和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报告创造性地提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宏伟命题,首次将区域协调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这既是对原有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丰富完善,也是对长期以来坚持区域协调发展的全面提升。

一、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必然要求

十九大报告除了做出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的新判断,还做出了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的新论断。作为具有区域特色的国民经济,要实现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客观要求形成契合区域比较优势的区域特色经济,建立适应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区域空间协调发展结构体系,重塑经济地理。

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首要是推动区域板块间协调,统筹处理好发展滞后的特殊类型区和改革发展先行区之间的非均衡协调发展。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深化改革加快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发挥优势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创新引领率先实现东部地区优化发展,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形成比较优势充分发挥、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空间结构持续优化、增长动力有序转换的区域板块协调发展新格局。

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其次是推进区域内部城乡协调发展,坚定不移走城乡融合发展道路,以人为本,平衡城乡公共服务供给。在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基础上,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还需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走开放合作发展道路优化区域空间布局。在国际层面要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将其夯实为协调内外、统筹陆海、兼顾东西的区域协调发展重大战略部署,改善区域开发开放外部环境,优化国内区域发展格局,促进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在国内层面要加快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和雄安新区建设协调推进的区域空间开发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向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迈进。

二、当前区域发展不平衡阻碍经济发展质量提升的主要方面

过去一段时期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的环境下,区域发展较为注重各展所长,加快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忽视区域发展质量和区域发展协调,致使我国城乡、区域板块、国际与国内协调发展都面临诸多的不协调不均衡,制约了区域发展质量提高。

一是城乡发展差距扩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发展差距经历了一个先扩大后逐步缩小的过程,总体看,目前我国城乡发展差距仍然较大。1978年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农村人均纯收入的2.57倍;到2013年末城乡人均收入水平绝对额相差18059元,城乡居民收入比达3.03:1;2016年底仍高达2.719。此外,城乡居民在财产性收入、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教育及人力资本存量、生活福利保障等方面还存在不小差距。分地区来看,中西部城乡发展差距更为显著,中西部农村是我国贫困人口集中的区域,是影响全面建成小康目标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区域。

二是区域板块间发展不平衡。人口基数大、区域发展条件差异显著、区域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改革开放之后,我国走出了政策向东部沿海地区倾斜的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区域非均衡协调发展道路,形成了板块驱动的区域空间开发格局。新世纪以来,我们相继实施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等战略,中西部地区的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地区差距在速度上扩大的势头得到控制,但中西部地区基数较小、市场化水平和综合竞争力依然较弱;落后地区、萧条地区、塌陷地区、膨胀地区等问题区域的客观存在也对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实施和实现高质量发展造成不小阻碍。

三是老少边穷地区发展明显滞后。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瓶颈在老少边穷地区。据统计,我国老少边穷地区有1019个县,占全国总县数近一半。老少边穷地区自然条件恶劣、发展速度缓慢、发展动能不足始终是困扰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的短板。

三、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新时代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在加快创新发展、绿色发展的同时,注重区域结构优化,毫不动摇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一是加大对老少边穷短板地区帮扶力度。坚定不移推进精准脱贫,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际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不断增强老少边穷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拓展灵活多样的资金、项目、技术、智力等扶持方式,创新政府部门、企业、社会组织等多元化主体对口帮扶的模式;着力通过培育发展立足自身比较优势的支柱产业实现脱贫奔小康和后发赶超;建立完善规范稳定的转移支付、对口帮扶协作机制,加快落后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卫生、科技、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务投入力度;优化发展环境,吸引更多人才投身开发建设。

二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和构建新型城乡关系。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是实现乡村产业振兴,只有乡村产业振兴才能带来农民收入的提高,才能更多吸引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提振农民消费能力,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其次是构建种养加、农工贸一体的城乡产业链。农村产业的振兴离不开城镇生产和消费的发展,城镇是乡村产品和服务广阔市场。再次是加快培育发展特色小镇。特色小镇为乡村发挥资源禀赋优势吸引产业资本下乡和现代服务体系建设创造了良好外部条件。最后是理顺各路资本和技术人才向乡村流动的体制机制,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完善基础设施和后勤保障体系,提高乡村人力资本存量,增大乡村公共服务投入力度。

三是优化调整四大板块开发格局。继续深入实施西部开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巩固生态环境保护成果,着力加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推动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提升自我发展能力,稳步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推动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重点在破解结构性矛盾上下功夫,加大改革力度,着力围绕人才流失多等突出问题重点突破,促进政府职能、营商环境、思想观念的转变和市场化水平的提升;积极打造创新驱动发展平台,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扩大开放合作,激发内在活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发挥承东启西区位交通优势,加快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和拓展西部市场,重点培育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培育发展特大城市群,增强中心城市和沿江城市群的集聚功能,促进形成要素顺畅流动和资源高效配置的格局,增强东中西协调发展支撑能力。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加快外向型经济发展步伐,强化改革开放体制机制创新发展的使命担当,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

四是引领区域开放合作发展。加强“一带一路”建设与区域开放合作战略统筹对接,明确不同区域对接“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重点与支撑路径,统筹空间布局安排,促进形成重点区域内外开放的良性互动。有序对接国内空间优化开放格局,以雄安新区的规划、开发和建设作为重大历史性机遇,带动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促进京津冀形成交通互联、生态共治、产业关联的分工协作格局,探索人口和经济密集区域优化开发新模式。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导向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增强沿江城市群集聚辐射功能,优化沿江城镇、人口和产业空间布局,着力建成连接东中西区域协调发展的黄金水道和重要纽带。


上一条:【川大理论聚焦】四川大学经济学院向宇教授解读十九大
下一条:关于四川大学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团专家宣讲主题的通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