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19大网站
川大快报 聚焦盛会 辉煌祖国 观点热评 喜报献礼 基层风采 川大声音 公告通知


首页
喜报献礼
正文
首页 >> 喜报献礼 >> 正文

【砥砺奋进的五年】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对接地方需求 社会服务能力持续增强
时间: 2017-10-18 09:40     来源:   责编: 付玉杰

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大学始终秉持“振兴民族、奉献社会、服务人民、引领时代”的优良传统,充分发挥人才、科技及医疗优势,切实履行作为社会责任,创新举措,主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积极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深化产学研用结合模式改革,服务国家、引领社会的能力持续增强。

创新产学研用结合模式 主动对接地方需求深化校地合作

五年来,四川大学切实履行作为国家知识创新、科技创新重要基地的重要职责,创新政策举措,深入推进校地企战略合作以及校企改革,积极探索产学研用结合模式改革,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落地,产学研成绩喜人。

学校制定实施了《四川大学科技成果转化行动计划》22条,成立了四川省首个高校产业技术研究院——四川大学产业技术研究院,全面深化和创新科技成果转化与科技产业工作。五年中,学校与国内近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50多个地市和8000多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共建了近200个校地企产学研平台,其中,与成都市合作共建了新型产业技术研究院,推进华西精准医学产业技术研究院和生物医学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与德阳市、青岛市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建设了“四川大学-德阳研究院”、“四川大学-青岛研究院”;与常州市、无锡市共建了实体性“生物医药技术转移中心”“生物医学材料工程技术中心常州工作站”,以及“石墨烯复合材料应用研究中心”;与成都天府新区签订了校地协同创新合作协议,设立了4亿元的校地合作基金和创新创业投资基金,共同筹建5万平方米的天府创新研发中心,引进国际高端人才和团队、转化全球高端科技创新成果;与凉山州、宜宾市、成都市高新区等签订了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建校地合作专项资金2.5亿元;与中石化合作,组建了世界首个CCU及CO2矿化利用研究院“中国石化-四川大学CCUS及CO2矿化利用研究院”,联合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五年来,四川大学到校产学研经费60多亿元,2016年列全国高校第5位。学校获得第六届中国技术市场“金桥奖”先进集体和中国产学研促进会“科技创新奖”。四川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被科技部、教育部评为A类,列全国高校第7位。

同时,学校积极推进校产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建设和校办企业改制,初步建立了学校所属企业的现代企业管理框架,校属企业效益持续提升,校园周边开发取得突破性进展,学校“华西国际医院”和“生物医学材料产业研究院”建设项目顺利推进。

做实做深教育对口支援与精准扶贫:打造“川大模式”

五年来,四川大学积极履行党和国家赋予的光荣使命,把贯彻落实西部大开发战略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不断深化教育对口支援工作,以加快发展西部及民族地区教育事业、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为目标,结合西藏大学、西北民族大学等对口支援高校发展规划需要和工作实际,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实验室建设、远程医学教育、社会服务等方面对受援高校予以支持,全面提升了受援高校的办学水平和服务社会的能力,荣获了对口支援西部高校工作10周年“典型经验集体”称号。特别是,学校积极帮助西藏大学打造高起点、高水平的口腔医学教育高地,于2016年7月,四川大学对口援建西藏大学口腔医学系正式揭牌,成为学校教育对口支援工作的又一个重要标志性成果。

五年来,四川大学还深入落实中央及四川省委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集中力量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的战略要求,充分发挥多学科综合优势,利用自身人才、科技、教育、医疗服务等方面资源,对四川省凉山自治州甘洛县和广安市岳池县等国家级贫困县开展定点扶贫工作,积极创新高校参与社会扶贫的有效举措,坚持“扶贫+扶智”理念,探索实践教育扶贫、人才扶贫、智力扶贫、科技扶贫相结合的高校精准扶贫模式,为两县的脱贫攻坚战役及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对口扶贫的“川大模式”逐步形成。

学校抓住人才、智力两个关键,着力智力帮扶谋方略、人才帮扶促发展。学校组织有关专家积极参与扶贫点规划建设,协助甘洛县制定了《甘洛县4.20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项目总体规划(2013—2015)》、《甘洛县“十三五”规划纲要》、《甘洛县“十三五”经济发展规划》,协助岳池县制定了《岳池县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岳池县扶贫移民局十三五规划》,并积极为甘洛县工业园区的环境评价及规划,以及省道建设献计献策。同时向岳池县、甘洛县选派了多名干部开展挂职工作,这些干部们在挂职期间,组织开展了大量扶贫工作,积极帮助两县转变发展理念,创新工作方式,在做好顶层设计、编制建设规划、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实施脱贫致富项目、推进彝家新寨建设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学校还组织优质师资人才,通过开办短期培训班、现场教学演示、组织专题培训、送教下乡、网络远程教育、专题讲座、现场指导等多种形式为对口县人才队伍开展各类层次的培训指导共计2300多人次,减免各类培训费用40余万元。

学校抓住教育、医疗两大民生问题,着力教育帮扶育后代、医疗帮扶解民困。为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学校十分重视教育扶贫工作,充分发挥研究生支教团优势,先后派出30余名支教同学前往两地中学开展支教活动。多年来,支教团同学坚持在当地举办丰富多样的“爱心课堂”活动,并试点建立了“川大支教班”,在学校大力支持下建设了“梦想教室”,打造了“翻转课堂教室”,为提高当地教育质量做出了不遗余力的努力。同时,支教团同学组织“情暖甘洛·爱心传递·我们在行动” 、“暖冬行动”等各类爱心活动,覆盖当地各个小学,活动受益及参与人数超过数千人次,为当地贫困户和中小学生送去累积价值数十余万元的爱心物质。为满足当地群众医疗卫生需求,学校还充分利用华西医疗卫生资源优势,为两地免费培训、接受入院进修各级医疗人员60余名;为两地建设网络医院3个,提供远程教学培训医务人员3800余人次;组织专家团队近100人赴当地开展义诊等医疗卫生服务活动,坚持为县乡两级医疗机构数十名临床医生举办医学专题讲座。

在对口扶贫过程中,学校注重充分调动、整合校内外各类资源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例如,充分利用校友影响力,为当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道路交通建设提供帮助;帮助当地龙头企业提升产品品质和档次,拓展市场;帮助当地引进产业扶贫项目,积极发展有机农业;创办四川大学—甘洛“青年创客空间”,发挥学科专业优势,打造四川大学与甘洛县“双创扶贫”的典型模式;开辟“绿色农产品进学校”通道,将甘洛县农特产企业产品进驻四川大学超市进行产品展销,等等。

在多年来的对口扶贫工作中,四川大学大力推动从“输血”扶贫向“造血”发展的转变,通过智力帮扶出规划、人才帮扶派干部、教育帮扶展水平、培训帮扶提素质、产业帮扶增收入、医疗帮扶为健康、整合资源促发展等“组合拳”,为两县打赢脱贫攻坚战役及县域经济的大力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截止目前,岳池县古坟梁村、安家坝村已顺利通过考核验收,实现脱贫“摘帽”目标,红朝门村计划于2017年底、甘洛县格布村计划2018年底分别退出“贫困村”序列。截止2017年6月底,四川大学直接投入扶贫资金274万元,物资折款135万元,直接帮扶建档贫困户人口脱贫数249人,间接帮扶建档贫困户人口脱贫数2353人,实地(网络)师资培训2345人次,支教人员35人,实地(网络)培训医疗技术人员3951人,送医下乡139人次,远程医疗261人次,捐赠了价值近1500万元的教育实施和医疗设备,以购代捐84万。2017年4月,四川大学荣获“四川省脱贫攻坚‘五个一’驻村帮扶先进集体”称号。

全方位参与灾后救援重建:“川大力量”贡献卓绝

五年来,四川大学秉持“心系人民、仰副国家”的价值追求,坚持“使地球人都要有灾害的意识,都要有灾害的教育”的理念,把积极参与灾后救援与灾后重建作为履行社会服务职能的重要内容,通过灾后重建人才培养、防灾减灾技术研究、灾后重建服务等渠道,实现了从亲历者到救助者再到建设者的三阶转型。

2013年,学校全力全面全程参与了“4•20”芦山地震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第一时间派出医疗队24批次、卫生防疫队3批次奔赴重灾区,4个附属医院共接诊地震伤员783人;同时在灾后第一时间向来自灾区的85位同学发放应急补助6.55万元,制定并实施了《地震灾区受灾考生关爱计划》《地震灾区学生就业服务行动计划》等系列计划,组织师生为重灾区捐款捐物共计109.9万元。2014年,学校积极参与了云南鲁甸、四川康定地震灾区的抗震救灾工作,第一时间派出3批医疗专家组奔赴灾区救援。2015年,学校华西医院第一时间参加了国家首批医疗队赴尼泊尔和西藏地震灾区开展医疗救援工作。

芦山地震以后,学校还在2013年5月举办了第一个防灾减灾国际论坛—“灾后振兴与国际减灾论坛——汶川灾后重建五周年与4.20芦山地震的经验与启示”。随后几年,为了让更多青年学子参与到灾害救助与灾害防治工作中,每年在“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日之际,学校都坚持以“青年·责任·梦想”为主题每年举办一届大学生抗灾减灾灾后重建国际论坛,汇集包括美国、俄罗斯、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在内的海内外大学生共同就大学生应当在抗灾、减灾、灾后重建中肩负怎样的责任、发挥怎样的作用进行探讨交流,大力激励引导青年学子勇于担当、放眼全球、服务人民,不断提升青年大学生服务社会灾难危机的意识和能力,推动科学的灾害应急工作体系的建立完善。大力培养专业人才。

在积极参与灾后救援与灾后重建过程中,学校注重依托四川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平台及灾后重建管理学科建设,广泛开展了重大灾害应对研究、灾后重建技术服务、专业人员培养、防灾减灾知识宣传和教育培训等工作,使得学校逐步成为国际组织和机构培养防灾减灾、重大灾害危机处理的国际高端专业人才培养基地。截至目前,学校已经培养了灾害护理等专业硕博士生300多人,开展防灾减灾培训5000余人次,为为应对全球灾害危机,深入开展灾害教育,增强人们灾害意识,提升人类防灾减灾和灾后重建能力,贡献了卓绝不凡的“川大力量”。

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高水平履行“国家队”光荣使命

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是中国西部现代医学教育示范基地、医学科技创新平台、疑难危重病症诊治中心、医药卫生协同网络核心以及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治中心,为中国医学高等教育事业和医疗卫生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在中国乃至世界有着重要影响和卓著声誉。

五年来,四川大学四所附属医院为助推健康中国建设,坚持立足西部,服务国家、社会和人民,着力深化改革、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医疗指标质量齐升、国内一流,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华西医院连续7年名列中国最佳医院排行榜第2位,华西医院、华西口腔医院连续三年分获相应中国医院科技影响力排行榜第1位。同时,华西第四医院成为全国高校附属医院中首家三甲职业病专科医院;华西医学中心成为教育部、卫生部共建部属高校医学院首批试点单位。五年来4所附属医院共累计完成门急诊3999.23万人次,各类手术84.74万余台次,出院病人135.65万人次;同时常年组织开展各类义诊活动,受益群众累计数万余人。

五年来,四川大学附属医院积极改善医疗服务行动,引来全国聚焦。附属医院坚持把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辐射,与548家医院建立了区域协同医疗体系,华西网络医院总数达823家,服务人口覆盖5亿人次;积极承担“国家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及骨干医师培训等工作,充分发挥社会公益性区域辐射及引领作用,利用对口援建、管理与技术输出、进修学习等刑事,采取派驻人员定点帮扶、查房指导、管理培训、设备支援、双向转诊、远程教学及疑难会诊等措施,主动将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下沉基层,直接支援了十余家基层医院建设,对促进基层医疗机构卫生人才培养、提升基层医院自身造血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极大地带动了区域整体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提升。在中国公立医院社会贡献度排行榜上,四川大学附属依医院连续多年总分位列全国第一。

五年来,四川大学华西各附属医院还积极承担医疗卫生国家救援队的光荣使命,在芦山地震、尼泊尔地震、援疆、援藏、援非、越南事件中国伤员救治等多次重大公共突发灾难性事件中冲锋在前,出色完成了多项应急救援任务,一次发挥医学国家队中流砥柱的作用。同时,学校附属医院还响应国家卫生计生委“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作”、四川省“千名卫生干部援助民族地区行动”,与多个民族地区基层医院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对口支援联系,积极选派临床经验丰富的医护团队组建国家医疗队支援藏区、派出优秀专家支援新疆地区学科建设,对民族地区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藏区的和谐稳定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013年4月21日,李克强总理来到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看望芦山地震受灾伤员、慰问医护职工,大力激励了医院全体医护人员。数年来,学校各附属医院一直牢记国家和人民的嘱托,坚持用最好的医疗技术和最满意的医疗服务,服务人民,高水平履行了医疗卫生“国家队”的光荣使命。

效力国家、奉献社会、服务人民,五年来,四川大学坚持响应国家召唤,紧跟社会需求,心系人民群众,抱着炽热的家国情怀和坚定的社会担当意识,全面履行社会服务职能。学校在五年中不断加强新型高端智库建设和资政服务工作,其中5个智库获批成为首批四川省新型智库;41份资政报告得到中央政治局常委批示。学校还积极组织、支持党外人士参政议政,提交调研报告、提案、各类意见建议1100多份,获得各类奖励240余项。同时,学校充分发挥全国干部教育培训基地作用,五年来举办对外干部教育培训和继续教育培训3400多期、培训学员18万余人次。学校还坚持以感情为纽带,沟通为基础,发展为目的,加大行业、海外校友分会建设,五年来基本实现省级校友分会全覆盖,共成立了各类校友分会近90个;依托校友会平台,积极促成校地合作,以“学校+政府+校友”的共建共享模式,引导学校资源落地各地方发展,搭建学校、校友、政府合作平台,签订了泸州、德阳、内江、西藏等校地合作协议,建立了“四川大学-青岛研究院”等平台;坚持与广大校友开展教育、科研、学术等多种文化交流和合作,鼓励和帮助校友在各自的事业中开拓创新,形成母校与校友互相关心、互相支持、共同发展的良性局面。

责任重在担当,使命重在履行。五年来,四川大学始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贡献求发展”的理念,充分发挥学校综合优势,切实履行一流大学服务国家、引领社会的重要职责,勇于担当,开拓奋进,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更为宽广,居安思危的意识更加强烈,服务社会的能力持续增强,社会服务取得了全面进步。站在党的第十九次代表大会胜利召开的历史大门口,面向未来,川大人将始终铭记国家和人民重托,不辱历史和时代使命,永驻核心价值观在心间,扎根西部,效力国家,服务人民,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砥砺奋进。



下一条:【砥砺奋进的五年】川大服务四川科学发展 打造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与区域发展互动的“...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