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19大网站
川大快报 聚焦盛会 辉煌祖国 观点热评 喜报献礼 基层风采 川大声音 公告通知


首页
川大声音
正文
首页 >> 川大声音 >> 正文

【川大理论聚焦】川大专家学者聚焦十九大报告
时间: 2017-10-20 10:00     来源:   责编: 廖芹

编者按: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开幕,习近平总书记作了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报告大气磅礴、内涵丰富,纵观历史、展望未来,凝练了5年来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经验与启示,描绘了从现在到2020年乃至本世纪中叶的宏伟蓝图,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报告中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提法、新战略受到师生广泛关注,引发强烈反响。为了更加深入学习、认真贯彻,更加主动、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九大精神上来,学校党委宣传部组织校内专家学者对十九大报告深度解读,将陆续刊登系列文章。

《四川大学经济学院姚树荣教授解读十九大》

四川大学经济学院 姚树荣 教授

【导言】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四川大学经济学院姚树荣教授认为,这种转向既是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新常态的自然演进,更是党中央对国际“大三角”分工格局变化之后作出的战略抉择。因此,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遵循,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

《四川大学经济学院张衔教授解读十九大》

四川大学经济学院张衔教授

【导言】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本文认为,历经近70年的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近4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决定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客观条件发生了重大变化。这集中表现在:第一,我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取得了历史性的进步,社会生产的落后状况有了根本性的改观;第二,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得到满足,总体上实现了小康。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历史性进步,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提供了条件。上述两个方面的变化表明,我国原有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解决。随着原有主要矛盾的解决,必然产生新的主要矛盾,新的主要矛盾是随着物质文化需要的满足,人民群众产生新的更高层次的需要引起的。要满足这种需要,就必须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这是由唯物史观所揭示的客观规律。

四川大学经济学院邓玲教授解读十九大》

四川大学经济学院 邓玲 教授 曾武佳 副教授

【导言】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现代经济体系”,并将此定位为我国发展战略目标。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本文从我国迈向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出现的新现象展开论述,重点分析了新发展理念下绿色创新经济的内涵特征、发展绿色创新经济的路径以及中国特色绿色创新经济的前景,认为如何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指导下,探索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新路径、新模式,以便更好、更有效地推进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优化、增长动力转换,成为所有从事经济研究和实际工作的同志必须面对的重大命题。

社会主要矛盾新判断新表述彰显党的优良品格

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杜黎明 教授

【导言】党的十九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本文认为,这种判断和表述彰显了党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工作方针,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彰显了高度自信的优良品格。

《塑造历史丰碑抒写时代华章》

四川大学艺术学院黄宗贤教授

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我国当前社会主要矛盾论述的体会

四川大学经济学院 蒋和胜 教授

【导言】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中国社会发展阶段和发展矛盾作出了重大历史判断:“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蒋和胜教授认为,报告对如何解决新时代下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途径和方法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和安排。报告作出的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变化的重大历史判断,反映了我们党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深刻体现了“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

《以人民为中心: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无往不胜的法宝——学习十九大报告有感》

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冯兵

【导言】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本文着眼于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从人民群众是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力量源泉、人民群众的期待是革命和建设事业的目标及革命建设与改革事业的成败需要由人民来评价三个角度,阐明了中国共产党人能够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必然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三大转变》

原文链接:http://www.scu.edu.cn/qz18/cd/webinfo/2017/10/1503395634719544.htm

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杜黎明 教授

【导言】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开幕会上的报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理论指南和行动纲领。报告指出,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杜黎明教授认为,党的十九大开幕会上的报告是我国站起来之后,由富向强的政治宣言,是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标志着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了三大重要转变,即从主要是“探路”到主要是“走路”的转变、从比较中见特色向主动塑造特色的转变、从主要是适应规则向主要是维护和完善规则的转变。

《科学判断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着力破解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

四川大学经济学院院长 蒋永穆教授

【导言】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四川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蒋永穆教授认为,科学判断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体现了我们党在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过程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表明了我们党着力解决发展中存在的根本性问题的重大决心。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体现在多方面,但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是最根本的,正是这一根本,决定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着力解决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关键。为此,必须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纪志耿

文章来源:《中国教育报》2017年10月19日第7版

【畅想】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就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党的十九大报告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放在“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第一节,又把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作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第一点,足见党中央对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正确政治方向的高度重视。作为国家布局在西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我们更应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立身之本,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全覆盖,培养出一流的人才,建成世界一流的大学。作为一名年轻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我们更应把马克思主义当成看家本领,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真学、真懂、真信、真用,言传身教、潜心问道,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欢、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优秀课程。

《为时代发声 为历史塑像》

四川大学艺术学院黄宗贤教授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2017年9月24日第12版

【导言】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要繁荣文艺创作,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加强现实题材创作,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雕塑艺术作为一门重要的艺术门类,进入新世纪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文化繁荣、新型城市建设步伐推进,雕塑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地位更加凸显。中国当代雕塑同其他艺术门类一样异彩纷呈,展现一派勃然生机,出现了一批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唤起文化记忆、以历史题材讲述中国故事的精品力作。在新的时代语境中,雕塑家创作热情高涨,创新意识与文化自觉加强,我们相信并期待,雕塑界能够创作出更多、更好彰显时代精神、满足人民需求,更具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佳作。该文是四川大学艺术学院黄宗贤教授2017年9月发表于《人民日报》的理论文章,全面回顾了过去五年中国雕塑艺术呈现的发展新趋势与新特点。


上一条:【媒体川大】各级媒体关注川大师生、干部聚焦党的十九大
下一条:【川大理论聚焦】为时代发声 为历史塑像

关闭